白洋淀里“捞王淀”
在白洋淀旅游过的,都知道有个捞王淀,但名字为何而来?却鲜为人知。就是有导游介绍,也是寥寥数语而简单介绍,你看完下文,再去白洋淀旅游,那里是必经之“路”。乘船路过时包你让你浮想联翩,其实早在清朝,白洋淀已经远近闻名了。白洋淀内捞王淀的故事是这样的…
在白洋淀的水庄子上,有个打鱼后生叫李登龙,为人憨厚,性情直爽。家中只有一老母,李登龙非常孝顺,母子二人捕鱼为生。这天,李登龙摇船去淀里捕鱼,见一只装饰华美的龙船缓缓驶近。船上箫管丝竹悠扬,歌女们边舞边唱,美妙的音乐顺水飘了过来。李登龙从来未听过这样好听的音乐,不觉停下手中的渔网。忽然,淀内骤起一阵旋风,顿时,平静的淀水掀起冲天巨浪,惊得龙船上君臣张皇失措。那龙船虽然造得精细,但因船楼太高,哪里经受得住这种风浪的拍打。说时迟,那时快,眼看龙船就要沉下去了,乾隆和所有文臣武将宫娥太监纷纷落水,四面一片呼救声。
乾隆何曾见过这场面,早吓呆了,又不会凫水,几口淀水灌得他昏昏沉沉,正在挣扎间,见一年轻小伙子游到身边,说:“万岁爷,不要怕,我来了。”说着,托起乾隆就往浅水游去。安顿好乾隆,李登龙又返身回去,救其他落水的人。
乾隆缩在李登龙的渔船上,龙袍全湿透了,冻得浑身打颤,众大臣也冻得直打下牙,如一群落汤鸡。李登龙说:“万岁,我家离这儿不远,请到我家中换身干衣服,暖和暖和吧,只是我家境贫寒,有屈圣上了。”乾隆巴不得快点找个地方暖和暖和呢,忙说:“不妨事!不妨事!”君臣一行来到李登龙家里。
李母见儿子把当今皇上领进家门,吓得跪在地下不敢抬头。乾隆让人搀起老人,换了衣服才觉得暖和过来。乾隆对李登龙说道:“你救驾有功,朕一定好好谢你。”
折腾了半天,乾隆早就饿了,李登龙一时犯了愁,穷苦人家拿什么来招待皇上呢?只好到厨下为乾隆做了顿家常便饭:棒子面饼子,熬小鱼,端到乾隆面前。乾隆饿极了,顾不得许多,吃得挺香甜。饭后问李登龙:“这叫什么饭食?朕从未尝过,怪好吃的。”李登龙说:“这是我们渔民常吃的饭,叫‘半蒸半煮’。”乾隆暗暗记在心中。
皇上见李登龙年轻英俊,仪表堂堂,还有一身好水性,心里挺喜欢他。想把他带回京都,问他想不想做官。李登龙说:“我没有做官的才能,况且家母年迈,还要我侍奉呵。”乾隆点头,命人封了一大笔银子谢他,李登龙坚持不收。李登龙救过皇上的这个淀,从此就叫捞王淀了。
乾隆回到京都,御膳房每日变换花样伺候皇上饮食,但乾隆却觉得不合口味,每每想起在白洋淀吃过的“半蒸半煮”,传旨叫御膳房厨师做一回。厨师们翻遍了清宫菜谱,也找不到“半蒸半煮”的做法,急得几位厨师恨不能去自杀。乾隆无法,差人去白洋淀请李登龙进京。
李登龙来到京城,见过皇上,皇上热情款待他,让人领他逛遍了京城名胜古迹。末了,问起了“半蒸半煮”的做法。李登龙说“这有何难?选二三寸的新鲜小鱼,放进烧热的锅里,一定要多放醋酱。锅里汤要多一些。等烧开了锅再用新磨的棒子面捏成饼子,贴在锅的四周。记住,饼子的半截贴在锅帮上,半截要浸泡在鱼里,贴上边的叫蒸,泡在锅里的叫煮。”又对乾隆说:“万岁整天吃山珍海味吃腻烦了,偶尔吃顿农家饭食换换口味,当然觉得新鲜了,何况,饥了吃糠还甜如蜜呢!”
现在,“半蒸半煮”已经是白洋淀的一道看家美食,出生在六七十年代以前的三台人,也没有少吃这个“半蒸半煮”,那时,家家会做,新出锅时确实好吃!因为它一面脆,一面绵软。一半淡一半咸,又解饱又解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