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的苇眉子
倏忽间,贮立海河畔的我,伸手往天空捞了捞,银河就在手里了。弯弯的银河落下,落到白洋淀,成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又薄又细的苇眉子,在水生嫂的手里缠绞,怀里跳跃,不久她的身子下面,就变成了一大片。
好席子,白洋淀席!
“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白洋淀上,中国最美的席,最美的话,横空出世。
席子晶亮,我顺势躺了上去。天地一片宁静,细细咀嚼水生的话,如同咀嚼整个民族的抗战史。
此时,海河的水,轻漾,漾过苇眉子的腰,漾过70年前水生嫂的手。70年岁月,叫谁都无法忘怀。
华北一声雷,从1943年初秋的日子里轰然炸裂,落在抗日战场,落在荷苇浩淼、碧波滴翠的白洋淀。暴动的节奏和气势,势如破竹。从此,白洋淀令世人瞩目,也开启了老鼠的红色时代。
那年淀里战斗激烈,老叔的左臂中弹,顺手折了几片苇眉子,搓成带,将手臂捆绑。苇香陪伴,痛意全无。自此,老叔不忘苇眉子,一番情意在海河畔喧腾,直到和移居津城的孙犁相遇,和《荷花淀》里的苇眉子碰撞,在文学的气韵和境界里,才由衷地服了口。
白洋淀水孕育的苇眉子,潮润而薄细,那份俏皮和轻爽,飞度而起,以文学的语言及形式,和明月对话,和天地对话。话语丝丝,携冀调顺流而下,和津腔会合,滋润着海河畔世界上最大说普通话汉语的群体,与《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蒹葭有的一比。
抄一把破发好的苇眉子在手,任甜润润的气息拂面。顺手拈一片过来,再拈来一片,取中间互相垂直,定定神,再拈一片,相对前一片稍稍挪动,使每片端头编排成的形状朝向规则的长方形。
编席,白洋淀的席。喜悦编了进去,期望编了进去,岁月编了进去。经过一番踩角、席心和收边,牢固地坚守一片洁白的雪地,文学云彩般飞扬,直冲云霄。散落的苇眉子,细腻腻地飘,成“荷花淀派”向世界展示的精致模样,经久不衰。
打小看过一苇渡江的故事,佛禅滋味满怀。我知道,是苇都想渡水,无论承载,只为奉献生命。白洋淀那片俏皮、撩动千万人的苇眉子素颜出镜,从水生嫂手里而来,银白的根系盘结,盘结中国水域磁带上最独特的一款声音,划过天际,落满大地。
恍然间,这片片苇眉子,饱含白洋淀丰厚文史的浸润,聚积起不屈精神和无尽动力,分明就是一个又一个光明使者,欢腾在孙犁先生文学的巨手里。编席,在中华大地上编席,编出一张民族团结席。
那划破水生嫂手的苇眉子,捆绑过老叔手臂的苇眉子,划过孙犁先生心尖尖的苇眉子,呈现出鲜红色泽,在席上华北的区域里串起一条水系,海河水系。游动在其间的,是血脉,中华的血脉。
席声哗哗,泛着涟漪,一圈又一圈,世界在中心,缓缓向四周轻漾。行走在海河路上,海河以水的姿势,在引滦入津、南水北调等伟大的水利工程惠及海河两岸百姓之后,谛听,凝视,遐思,徐行。
有谁能质疑?那个深谙人民是文艺创作源头活水的孙犁,携一个民族的良心,站成一片深厚而亲民的土壤!土壤雍容华贵,以燕赵大地文化作背景,作传承,为海河水系的清丽注入新鲜血液。
从白洋淀出发,担当和平使者,出使海河水系。借助雄安新区的气息,穿越海河水波的涟漪,激涌出一次与社会学,与生态学相关的碰撞,屯水养文,以文净水,涅槃重生,使中国的目光,寻迹而至,定焦华北,诠释水情文情。
和平的颜色坚挺而富有磁性。我瞧见和平的音符在苇眉子上弹跳。阳光里,和平的使命在召唤,老叔的话语在响起。无须质疑,循着气息走好了,带我去白洋淀。
划着一叶小舟,从海河的三岔河口出发,逆流而上,目的地直指白洋淀。这一路前行的,仅仅是白洋淀么?
多想枕在白洋淀气息的海河湾里做梦。梦见水生,梦见水生嫂。苇眉子撩眼,弹起一地湿润。
我宁可是那个水生,坐在水生嫂编的席上,在华北大地上,唱一支与和平有关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