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出汕捕鱼
秋末冬初,淀水似乎有些凝滞了,即使偶有阵阵秋风刮来,淀水也懒懒地似动不动。淀里的芦苇大都已经割尽,向大淀深处望去,远远近近村庄的轮廓隐约可见。但这时,你也会发现,淀面却常有那么一两块未割的芦苇,障着你的视野。划船走近去看,这些未割的芦苇在淀水中屹立,根根挺直,身上披着一色的金黄外衣,头上的芦花在阳光下袅娜地摇曳,柔美银白,花蕊轻盈,随风晃着,像在向游人发问:“请猜,我们是做什么用的?”这块块未割的苇地,就是本文要介绍的“汕地”。
白洋淀上捕鱼的方法极多,那都是代代渔民劳动经验的总结。“出汕”是其中的一种,它包括春汕、秋汕、冬汕三种。这里,我们介绍秋汕,其它就可以类推了。
秋汕之前,先要选择通水通流、水草丰茂的苇地作为汕地,然后将汕地边缘的苇草割去,成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有规划的形状。接着就是落箔,两个人一只船,载箔若干块,一天之内必须围着汕地将箔落好。落箔的方法是用鸭板铲围着汕地出沟,然后将箔下好墩实。再往下,就是“打闲间”,也就是在落箔的后箔内一字排开几条船,各船都有渔民用长把大镰套苇(割水中的苇)。这时,受惊的鱼纷纷向苇地中间逃去。另有一只船在套苇船后下箔,一边下,一边向前划行,直到跟大箔合拢。渔民便用罱子(捕鱼工具)夹鱼。捕尽这块苇地后,再另打一个闲间,使苇汕的面积逐渐缩小,直到只剩下一小块苇地为止。这时,苇汕里的鱼多已集中到未割的苇地中,而这一小块苇地又被箔团团围住。白洋淀渔民管这块苇汕叫做“窝子”,就是鱼窝的意思。为了防止过分集中的鱼由于受惊乱撞,以致撞开苇箔,便先在苇汕一角围个小圈,然后在苇汕那里开个小口,让部分鱼钻到小圈内,渔民用回子将鱼捞起。等捕捉的鱼约计过半以后,再堵上口子,将苇汕分成两半,叫作冷热间。先割其中一半的苇(这一半叫冷间),边割边捕;捕尽后,再割另一半的苇,叫作热间,仍是边割边捕,叫作挑窝子。这时的场面十分壮观,二三十条船围在苇箔四周,有用回子捞的,有用罱子夹的,鱼也时而跃起,引发挑窝子人的阵阵呐喊。若是夹起一条大鱼,身子扭动,鱼尾乱甩,人们喝彩,渔船晃动,更吸引的来往船只停船观看、助威。最后,捕净了鱼,拆箔,出汕结束。
至于冬汕,就是冬天破冰割苇出汕,春汕则是在春天进行。整个出汕过程与上面介绍的没有什么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