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的人文历史
白洋淀形成于一万年前,是古雍奴泽遗址,至于“古雍奴泽”是什么,不管是百度谷歌还是知网,能找到的只言片语都和白洋淀有关,不过,换个关键词就一片开阔了。
雍奴泽:在北京市武清县南,一作邕奴,今名三角淀,已淤成平陆,《水经注》邕奴者,薮泽之名,四面有水曰雍,不流曰奴,南极滹沱,西至泉州,邕奴东极于海,谓之邕奴薮,其泽野有九十九淀,枝流条分,往往迳通,《明统志》三角淀,周围二百余里,即古之邕奴水也(中国古代地名大辞典)。
里面那个不认识的字“薮”读音sǒu,是生长着很多草的湖泽。雍奴还是这一大片区域的行政中心(西汉到唐,唐改名为武清),属渔阳郡(北京、天津、河北北部)。这个名字好好听,很有古风文的赶脚呢。上面那段说雍奴泽有99个淀,根据《天津市水利志》,那99淀包括三角淀和白洋淀,这两个一个叫西淀,一个叫东淀,不过现在三角淀完全掩盖在白洋淀的光芒之下了,如果不是为了百度白洋淀,我压根就不知道。
白洋淀是所有的湖淀中最大的一个,据说也是最美的一个,再加上似乎好多朝代都留下些大大小小真真假假的典故,因此理所当然成为最有名的一个。
宋杨延昭曾在此屯兵抗辽。不过作为宋辽国界北边出生的人,虽然不是契丹族,但如果穿越过去我的国家似乎也应该是辽,那我可以说白洋淀曾经是我大辽挥师北下与杨六郎杨延昭对峙的地方。PS:百度百科说杨延昭是他家独子(独子叫杨六郎??是要从数量上吓退我大辽劲旅吗),29岁就成为了一国最精锐部队的先锋!
清贵族除了在木兰围场秋围外,还四处转悠,比如在白洋淀水围,马背上的汉子在水里略显怂,所以就有了落水又被当地渔民救起的辛酸传说。
荷花淀派,和赵树理的山药蛋派齐名的当代文学流派。文字风格比较像藕或者是芦苇,由内而外地散发着一种土土的浪漫,那时候的文学作品和现在的还是有些差别的,用现在的标准评判,它们应该属于厉害到爆的小白文,
《小兵张嘎》,荷花淀派小说后来改编拍成电影和电视剧,人们都喜欢看同龄人的故事,小孩子成大事的故事不多,所以小时候很喜欢。
华北明珠,如果我没记错,chairman江在这里题了“华北明珠白洋淀”,chairman就是chairman,题字再多也是chairman的字。
最喜欢翻历史了,这次只翻到了秦,差强人意。不过这里秦以前一片湖薮,想想华北平原、海河平原末端一片湿地,也挺开心的。水多鸟多鱼多——大鱼、巨大的鱼!不过因为这些一直延伸到东海的湖薮,从这里出海应该也不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