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白洋淀荷缘在线!
白洋淀旅游联系电话151-7631-0054151-7631-0054
151-7631-0054 / 151-7631-0054
旅游日记 旅游日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 旅游日记 >> 详情

白洋淀是如何形成的

白洋淀admin         白洋淀04-07         白洋淀657
白洋淀形成于第三纪晚期,成于第四纪,是河北平原北部古盆地的一部分,古雍奴薮的遗迹。白洋淀在地质构造上是属渤海凹陷(新华夏沉陷带)的一部分。早在海西运动时期曾两度下降,最后在第三纪末才沉没于海水之中,形成当时的北京湾。由于黄河和海河水系冲积扇和三角洲的成长发育,河北平原逐渐出露水面,冲积扇和三角洲上的坡流与分流,彼此汇合于冲积扇或三角洲的边缘地带,使洪水漫衍的低洼处储水成为湖洼。 这些洼地和湖泊成不连续的带状分布,如东淀、白洋淀、文安洼、大浪淀、千顷洼以及沿海的一些其他洼地等。
白洋淀形成以后,由于水文气候的变化,海陆进退交替,人类开发利用等,致使古白洋淀经历了时而扩张,时而收缩的演进过程。在距今万年左右的全新世,古洼地湖泊又经历了时而扩张、时而收缩的演变过程。早全新世后期(距今10000——7000年),由于东南的热气团进人,雨水多、泥沙多,加之海面上升,干涸的洼淀再度扩张。到中晚全新世(距今7500——2500年),气候变得温凉、干旱,淀水变浅甚至收缩干涸。
唐以前,白洋淀地区人类影响较小。《新唐书》有:“鄚州有九十九淀”的记载。洼淀相连,一片泽野。宋初,在宋辽边境的白洋淀地区大建塘泺作为军事防线,使白洋淀范围一度扩大。而宋代的屯垦开发、元代对大运河的改造,使海河宣泄不畅的情况加剧,河北地区洪涝灾害频发。元在北京建大都,燕山、太行山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流域泥沙增多,加速了白洋淀的淤积。
明代移民屯田加剧淀区缩小,白洋淀几度干涸,到明代弘治年间,白洋淀有些淀泊已经淤成平地,“地可耕而食,中央为牧马场。”明正德年间,杨村河决口,唐河决入白洋淀。形成了徐、漕、萍、一亩、方顺、唐、滋、沙九河入淀,白洋淀才具备了现代的规模。为防洪水泛滥,建设了大规模的堤防。尤其是南岸的千里堤的建设,对白洋淀的水面格局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明代清代,继续对白洋淀进行治理,特别是保天运河的开通,至乾隆28年(1763年)白洋淀东、西淀的界限正式确定下来,“大清自雄入,迳张青口(文安县),口西西淀,口东东淀。”到了清末,政府无力大规模开展水利建设,白洋淀地区水旱灾害频繁,加快了其衰废过程。民国以后,对海河流域的治理着重于下游航道的治理,中上游河道淤积严重,也加快了中流洼淀的淤积。白洋淀面积进一步缩小。   到了近代,1950年代初白洋淀总面积为567.6平方公里,到了2010年代减少到366平方公里。

联系我们
白洋淀旅游微信咨询 咨询电话/微信: 151-7631-0054 151-7631-0054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郭里口村